1 廣東省設施蔬菜發(fā)展概況
1.l 發(fā)展概況
設施蔬菜可使蔬菜在可控條件下栽培,為蔬菜提供良好生長所必需的環(huán)境條件,從而達到高產、優(yōu)質、高效益周年均衡生產。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設施蔬菜方面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加強了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和消化吸收,使我國設施蔬菜發(fā)展迅猛。到2008年,我國設施蔬菜年種植面積已居世界第1位,達到335萬hm2 ,比2000年翻了近一番,是1980年的502倍,占全國蔬菜種植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總產值達4100億元, 占蔬菜總產值的51%。據測算,我國設施農業(yè)栽培吸納勞動力6000多萬人,加上產前、產后共吸納勞動力近1億人。
廣東省的設施蔬菜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發(fā)展,9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1個小高潮。21世紀初發(fā)展趨緩,近年來又有加速的跡象。早期主要是引進小拱棚、地膜覆蓋和遮陽網覆蓋等使用成本低、效果顯著的技術模式,80年代后期才開始引進技術含量高、價格昂貴的進口蔬菜工廠設備及技術,但由于引進設備價格昂貴,生產成本高,不適合我國國情,故運轉困難。為了解決設備和生產成本高的問題,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華南農業(yè)大學和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先后研制成功深液流水培、華南浮根式水培和高效砂培等技術體系,這兩種技術模式較適合廣東的實際情況等,因而受到社會的歡迎,特別是華南浮根式水培和高效砂培技術體系,由于注重低成本和高效益,大大降低了高級設施蔬菜的設備投資,把設備費用從原來引進需要的每667 m230萬元降低至4萬元;掀起了高級設施蔬菜發(fā)展的新高潮,在此基礎上改進的南方特色有機生態(tài)培成了目前廣東省高級設施蔬菜的主要栽培模式。
廣東省是我國蔬菜大省,2005年蔬菜收人和蔬菜種植面積均在全國排名第四;2007年蔬菜種植面積130萬hm2 ,在全國排名第五,蔬菜生產總產值537.6億元,占種植業(yè)產值的42% 。
由于炎熱天氣較長,寒冷時間短,廣東省對是否發(fā)展設施蔬菜及如何發(fā)展一直存在爭議,發(fā)展的道路也較為曲折。盡管學術上還存在不同的意見,但蔬菜生產企業(yè)和菜農已經從設施蔬菜中嘗到了甜頭,自發(fā)地投資發(fā)展設施蔬菜,從而推動了廣東省的設施栽培不斷發(fā)展。廣東省蔬菜出口已成規(guī)模,蔬菜價格水平相對較高,對設施栽培生產的高檔菜認同性高,設施栽培發(fā)展較為平穩(wěn),產品保持穩(wěn)定的需要量,因而蔬菜生產者發(fā)展設施生產的積極性很高,對怎樣利用棚室生產出反季節(jié)、珍稀、高品質蔬菜,產生高效益要求迫切。
目前,廣東省的設施蔬菜栽培主要有3種模式。一是旅游觀光模式,很多的農業(yè)觀光園采用這 種模式,其特點是投資大,技術設備先進,蔬菜品種新奇,能吸引市民特別是城市居民來參觀。二是生產與觀光兼用模式,主要作用是生產高檔蔬菜或反季節(jié)蔬菜供應市場或出口,采用投入低、效果好的技術,邊試驗、邊示范,主要靠生產收入來維持運作,同時具備觀光效果。三是純生產模式,該模式不重視設施的外觀,主要考慮成本低,效果好即可。目前第三種模式發(fā)展較快,是廣東省設施蔬菜生產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1.2 設施的主要類型及特點
2007年,廣東省設施蔬菜面積已達9.87萬hm2 ,類型主要有大型連棟玻璃和薄膜大棚、拱型塑料大棚、遮陰棚、小拱棚和地膜覆蓋。其中大型連棟玻璃和薄膜大棚約3300 hm2 ,拱型塑料大棚4000hm2 ,遮陽網覆蓋約22600hm2 ,小拱棚約13300 hm2 ,地膜覆蓋約54700 hm2 。
廣東省地處華南地區(qū),夏季炎熱,臺風、暴雨較多,冬季寒冷天氣較短,保護設施除保溫外,重要功能是防暴雨沖刷和遮陰降溫,因而保護設施要比較堅固,且通風性能好。因此,早期主要是玻璃角鋼大棚,后來發(fā)展為以裝配式拱型鍍鋅管大棚為主;連棟薄膜大棚由于比玻璃角鋼大棚造價低,較堅固,且通風性能好,利用面積大,因而近期發(fā)展很快。各種設施的特點如下:
1.2.1 大型連棟玻璃和薄膜大棚按大棚頂部形狀可分為拱型和屋脊型連棟大棚。一是拱型連棟大棚。棚頂為圓拱型,頂高4.5~5.0 ITI,檐高3.0~3. 5 m ,跨度為 6 m 、 8 m 或 9 m ,長度和連棟數目按地形和需要而定,主要構件為鍍鋅管,覆蓋材料為0.10—0. 15 mm 的長壽無滴膜或多功能膜,天面、側面設一排可開啟天窗利于夏季散熱,側面可根據需要設置水簾風機降溫或內側覆蓋20~40目/cm2。的防蟲網紗,外側覆蓋薄膜,外側薄膜可根據需要卷起或放下。部分連棟大棚天面用PC板(聚碳酸酯)覆蓋,高檔進口連棟大棚也有用雙層膜覆蓋,通過往雙層膜中不斷鼓風,以空氣隔熱達到保溫(降溫)的目的。連棟大棚的優(yōu)點是可利用面積大,便于生產操作特別是機械化操作;由于高大寬敞,夏季降溫性能較好,更適于夏季反季節(jié)栽培,故近年來在南方發(fā)展的速度較快。為增強降溫功能,可在大棚上加建可伸縮的外置遮陽網,高度比頂部高約0. 5 m ,也可在大棚內加建可伸縮的內置遮陽網。二是屋脊型連棟大棚。通常是頂高4~ 5m ,檐高3~ 4 m ,跨度 8 m ,其頂部為屋脊型,雙斜面的金字架(三角形),頂部設一排可開啟天窗利于夏季散熱。主要構件為角鋼,覆蓋材料可用玻璃、PC板和薄膜,其名稱也因覆蓋材料不同而分別被稱作玻璃角鋼大棚、PC板角鋼大棚和屋脊型薄膜大棚。此類型連棟大棚側面結構可與拱型連棟大棚采用相同設置,也可設置成側窗式;也能加建可伸縮的外置遮陽網或內置遮陽網。這種結構由于主要構件昂貴,使用上比拱型少。
1.2.2 拱型塑料大棚棚頂為圓拱型,是南方塑料大棚的主要類型。規(guī)格一般為 6 m 或 8 m 跨度,頂高2.5—3. 5 m ,邊高1.5—2. 0 m ,長度 30 m ,其架構主要由可裝配式鍍鋅管組成,也可由焊接鋼管或竹木結構組成。
在大棚骨架上覆蓋0.075~0. 100 mm 的長壽無滴膜或多功能膜,側面覆蓋20~40 目/cm2的防蟲網紗即建成完整的拱形大棚。夏天在薄膜上蓋遮陽網或拆去薄膜換上遮陽網,有較好的降溫作用。
[NextPage]
1.2.3 遮陰棚遮陰棚是遮陽網覆蓋栽培設施的簡稱,它包括平頂遮陰棚、小平棚覆蓋、大平棚覆蓋、浮面覆蓋等類型。
平頂遮陰棚由懸索式不銹鋼架和遮陽網拉幕系統(tǒng)構成,高度為2~ 3 m ,設有手動或緩沖式電動機,可按實際需要拉開或收縮遮陽網。該設施優(yōu)點是擋風性好,易操作,但成本較高。
小平棚覆蓋是在畦面兩邊每隔 2 m 左右插1根粗短竹竿,每2竹竿間橫綁1根長竹竿,使之相互搭連,建成 1 m 左右的簡易龍門架,上蓋遮陽網,形成單畦寬為1.2~1. 5 m 的小平棚架,遮陽網的高度可按實際情況隨意升降,如遇暴風雨,可適當降低高度以增強抗風力,由于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效果好,最受菜農歡迎。
遮陽網一般為黑色或灰色,遮光率40%一90% ,但以30% ~70%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最常用。
1.2.4 小拱棚用1.8—2. 0 m 長的竹片或鋼條作成拱狀骨架,將薄膜支撐成拱高0.5~1. 0 m ,寬1.0~1. 5 m 的拱狀小棚,主要用于冬天和早春防寒。也可用防蟲網或遮陽網代替薄膜,作防蟲、保溫或降溫之用。近幾年來,使用小拱棚栽培種植反季節(jié)西瓜和蕹菜的面積快速增長,甚至浙江等外省菜農,也在廣東租地種植反季節(jié)西瓜,產品運到各地銷售,效益明顯。
1.2.5 地膜覆蓋用塑料薄膜作地面或近地面覆蓋的保護性栽培。
1.3 設施蔬菜發(fā)展中的限制因素廣東省設施蔬菜發(fā)展中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3.1 類型以小型、簡易結構等低層次設施為主,調控能力差目前廣東省的設施蔬菜中,大部分是農業(yè)企業(yè)和農民仿做、甚至自行設計建造的簡單低廉的鋁管、竹木混合結構,或純竹木結構中小棚,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經常在遇到災害性天氣時受損,無法生產。即使在正常天氣,這些設施所能進行的環(huán)境調控手段也僅限于通風和避風。根本談不上對溫光水氣養(yǎng)分等環(huán)境條件的調控,抗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極差。即使那些數量不多的裝配式塑料大棚和玻璃大棚也缺乏配套的調控設備和儀器,主要依靠經驗和單因子定性調控,設施栽培的智能化程度非常低。
1.3.2 栽培技術不配套栽培技術不配套,重硬件、輕軟件問題突出,致使設備雖然先進,但成效低,憑老經驗管理問題突出。甚至出現(xiàn)高投入建設連棟大棚,但只使用傳統(tǒng)土栽技術的不合理現(xiàn)象。
1.3.3 種植方式單調、種類品種單一、效益不高由于對設施栽培周年生產布局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很多設施沿用傳統(tǒng)蔬菜栽培茬口安排,或只作一些微調,使種植方式單調、利用率低下,重茬、連作問題更是突出,導致病蟲害嚴重,蔬菜生長環(huán)境惡化,沒能充分發(fā)揮設施的優(yōu)勢。
2 廣東省設施蔬菜的發(fā)展策略
2.1 發(fā)展高級保護設施,完善簡易設施
廣東省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臺風、暴雨天氣較多,而冬季寒冷天氣較短,但仍會對蔬菜造成傷害,因此,要求保護設施有保溫功能,但通風性能好、堅固抗風,能防暴雨沖刷和遮陰降溫,能夠達到這幾方面要求的設施主要是大型連棟玻璃和薄膜大棚以及拱型塑料大棚。
因此,今后廣東省高級保護設施主要是向兩個方向發(fā)展,一是朝設備費用低、易于建設的簡易型拱型大棚發(fā)展;二是向低耗能、高大寬敞的連棟拱型薄膜大棚方向發(fā)展。由于連棟拱型薄膜大棚高大寬敞、降溫性能好,并容易配套相應的調控設備和儀器,較易進行智能化升級,可在南方進行夏天反季節(jié)栽培,且每667 m2設備投資在10萬元左右,主要設備的平均壽命期在10年以上,屬于投資中等、效益較高的模式,故近幾年來發(fā)展較快。在栽培模式上,已由以往的多種模式的試驗性種植向幾種一次性投入低、產出高、可持續(xù)性強的模式發(fā)展,其中有機生態(tài)栽培發(fā)展較快。近年來,廣州市政府提出了發(fā)展都市型農業(yè)的規(guī)劃,蔬菜工廠化生產是其主要內容,而高大寬敞的連棟拱型薄膜溫室無論從外觀還是實用性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簡易型拱型溫室,因而發(fā)展?jié)摿Ω蟆?
相對于連棟大棚,地膜覆蓋、遮陽網覆蓋和小拱棚等簡易設施雖然對環(huán)境條件的調控,抗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極差,但由于投入低,在無大的災害性天氣時效果仍然顯著,較易為農民所接受,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問,在較長的時期內,仍是廣東省設施栽培的主要模式。關鍵是要引導其升級。如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地膜覆蓋升級為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施肥技術,即在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將滴灌管置于地膜下,進行水肥灌溉。由于該技術能把水和肥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因此可以精確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時間,顯著提高水和肥的利用率,提高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遮陽網覆蓋也可根據蔬菜的種類特點與滴灌或噴灌技術結合,進一步提升其降溫功能。
2.2 加強設施蔬菜專用品種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目前制約設施蔬菜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除了設備成本較高外,栽培技術不配套或種植方式單調造成蔬菜產量、品質與傳統(tǒng)露地性價比不高,效益不明顯也是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應繼續(xù)研制低成本的設備和栽培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強設施專用品種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提高設施蔬菜產量,保障產品高品質。
目前我國設施蔬菜年產量一般只有10000kg/667 m2 ,略高于傳統(tǒng)露地,除反季節(jié)蔬菜外,蔬菜產品的價格與露地產品相當,如果把投入成本計算在內,則經濟效益優(yōu)勢不明顯,如碰上低菜價,則風險大于露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充分發(fā)揮設施優(yōu)勢,使其產量大大高于傳統(tǒng)露地,如使設施蔬菜產量達到或接近年產量 20000 kg。667 m2 ,并使產品的品質比露地更好。
目前,廣東省很多設施用的都是露地品種,借用露地栽培技術。這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設施蔬菜專用品種少,且品種水平不高,設施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的深度不高,從而造成了廣東省設施蔬菜總體栽培水平不高。因此,應進一步加強設施專用品種的選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縮小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水平的差距,使廣東省設施蔬菜生產上一個新臺階。
本文地址:
http://rally-house.com/industry/HTML/4867.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yè)人才網